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新闻 >> 正文
全力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创业高地
 
来源:郑州日报    责任编辑:信息编辑部     时间: 2022-09-28
[字号: ]

近年来,郑州高新区坚持国家高新区“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功能定位,勇担国家自创区“体制机制改革、政策先试先行”历史使命,抢抓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重大机遇,深入贯彻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紧扣2025年建成千亿级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的奋斗目标,锐意改革,开放创新,不断优化创新创业生态环境,创新驱动发展成效显著,在全省充分发挥了创新引领示范带动作用。

科创指标增长显著 创新引领持续增强

自创区获批以来,高新区主要科技创新指标均实现2~8 倍的高速增长:有效期内高新技术企业从180家增至1493家,增长7.29倍。孵化载体从18家增至82家,增长3.5倍,其中国家级孵化载体从6家增至30家,增长4倍;在孵企业从2000家增至3700余家,增长近1倍。2020年全区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达到9.43%;研发经费48亿元,占全市的18%、全省5.4%。连续6年专利申请量突破万件,发明专利授权年增过千件,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持续保持100余件,稳居全省第一。全省率先开展瞪羚、独角兽培育工作,与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联合发布全省首个、全国第八个创新指数;先后获批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园区、国家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试点区域、全国唯一的北斗应用技术知名品牌;在2021年169个国家高新区最新综合评价中位列第18,在“2021中国高新区创新能力百强榜单”中名列第八。

建立企业梯度培育体系 创新主体队伍不断壮大

建立了“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瞪羚企业—创新龙头企业—独角兽企业”创新型企业梯度培育体系,成为河南省科技型企业最为密集的区域。截至目前,入库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507家,占全市的38%、全省16.6%。有效期内高企总数达到1493家,占全市的 36.3%、全省17.8%;2022 年第一批、第二批高企推荐上报690家,共有642 家高企通过专家评审,占全市的37.7%;河南省创新龙头企业13家,占全省11%;认定了瞪羚、独角兽梯度培育企业179家,包括3家独角兽(种子)企业、42家瞪羚企业及134家潜在瞪羚企业,其中入选河南省瞪羚企业19家,占全省总量近五分之一。

集聚高端创新资源 强化创新策源

积极对接引进中科院大院大所、双一流高校等高端科创资源,打造高端新型研发机构集群,已引进中国计量院、微电子所、医工所、声学所、浙江大学、中国地质大学等建设新型研发机构;支持区内郑州大学、信息工程大学等四所高校及新华三等龙头企业建设新型研发机构8家。省级重大新型研发机构数量占全市的57%、全省的25%。

培育推进重点实验室建设,区内拥有5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其中盾构与掘进技术重点实验室是河南省唯一被科技部评估为优秀的重点实验室;积极参与嵩山、黄河等省实验室建设,充分发挥信大、郑大、工大等高校院所的优势,在超短超强激光、网络安全、泛在互联、北斗应用等领域建设省实验室预备队。

积极谋划科研基础设施和重大创新平台布局,围绕智能传感器、网络安全等主导产业,积极谋划推进建设产业共性关键技术创新与转化平台、研发一体化公共平台、国家网络安全产业基地重大基础设施群、高新区科创大脑等科技创新基础设施服务平台。谋划在智能传感器、拟态防护、新材料、生物医药、医疗器械、粮食利用、种业等优势领域建设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等重大科技创新平台。2020年建成并投入使用河南省首个大科学装置、全国第七个超算中心——国家超级计算郑州中心,探索“1+N+N”模式,构建若干稳定的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联合体,带动相关人才集聚和产业创新。

搭建国际协同创新体系,布局4个海外创新网络节点,收集海外创新资源信息。

汇聚一流创新团队 构建高端人才高地

坚持人才强区战略,出台高新区“人才十条”,对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开展核心技术研究、紧缺特殊人才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是全省高端人才最密集的区域。面向全球招才引智,支持区内骨干企业等与高等学校共建现代产业研究院,联合培养高端人才。目前,郑州高新区集聚各类科技人才超过10万人,其中包括博士2000余人、高级技术职称人员6500余人、院士22人(含驻区院士13人、外籍院士5人)、海外高层次人才国家级人选13人、“万人计划”专家23人等,2010年以来入选省市学术技术带头人28人、省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30人。2016年通过郑州市高层次人才分类认定114人,入选“1125智慧汇郑州”创新创业人才(团队)项目113个。同时,加大专业人才培养力度,通过“码农计划”每年培养超过1万名数字产业人才。

谋划一流创新课题 加强原始创新和颠覆性创新

鼓励区内高校、院所、龙头企业进一步加大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投入。加强关键共性核心技术及卡脖子技术攻关,努力实现原始创新和颠覆性创新。通过项目申报、技术悬赏、赛马制等模式,建立颠覆性技术清单库,推动颠覆式技术创新攻坚和就地产业化。推荐27个项目参加全国颠覆性技术大赛,部分实现产业化。高性能ITO靶材制备、16 层螺旋CT、半导体芯片精密划切技术等打破世界垄断。

制造业铺就高质量发展底色 产业培育成效明显

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基础,近年来,高新区紧紧牵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促产业链不断向中高端迈进,接续发展壮大制造业,充分发挥“压舱石”作用,行稳经济“大船”。今年5月,2021年度高质量发展制造业专项考核结果公布,高新区成绩在全市16个县(市)区中排名第一。在“十四五”开局、自创区建设纵深推进的突破发展之年,郑州高新区交出亮眼的“成绩单”,彰显出辖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底色。

成绩的取得有“秘籍”。高新区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各项工作部署,强化担当,主动作为,紧盯全年高质量发展制造业目标任务,围绕量的增加、质的提升,以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统揽、以产业培育工作为抓手、以“万人助万企”活动为契机、以亩均绩效评价为导向、以小微企业园建设为核心、以科技创新工作为引领、以融合发展为基础、以产业转型升级为目的,积极解决工业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瓶颈,全力保障工业经济的发展。

2021年,高新区新培育规上工业61家,新增数量为历史新高;新培育亿元以上企业14家,其中5亿元以上的企业8家;新培育三高企业680家,占全市34%。规模以上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0.9个百分点。战略性新兴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到58.4%,较2020年提高2.8个百分点;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六大主导产业占比89.3%,较2020年提高1.7个百分点。1~12月份工业投资完成79.79亿元,同比增长57.13%;工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到22.57%,较2020年增长9.45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实现营业收入增长13.8%,利润总额增长12.2%。

“万人助万企”扎实开展。2021年,高新区4个“万人助万企”工作组,累计走访企业1412家次,召开888场座谈会,收集各类企业问题632个,推动问题解决622个,问题解决率98.4%。省市“万人助万企”共交办问题8批,共计问题23个,已解决23个,解决率100%。党员干部服务企业意识持续增强,市场主体获得感满意度显著提升,“万人助万企”活动溢出效应不断显现。

亩均评价持续优化。按照应评尽评的原则,高标准完成高新区462家制造业企业的“亩均论英雄”综合评价工作,其中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272家,规模以下制造业企业161家,初步评价,各项指标优于全市平均水平。受制造业PMI指数、疫情、原材料上涨、环保管控、减税降费影响,影响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相关要素呈现“5降2升”的态势。

小微园区高标推进。高新区谋划符合标准的小微企业园13个(其中,新开及谋划项目6个,在建项目6个,改造提升类项目1个),总投资256亿元,总占地面积2884亩,总建筑面积541万平方米,中小微企业占比98%。截至2021年年底,高新区小微园区共集聚企业1199家,“专精特新”企业120家,科技型企业442家。

融合发展加速赋能。2021年,高新区两化融合贯标企业32家,“上云”企业1713家,“接链”企业339家。3家公司获批国家服务型制造试点示范,全市占比75%、全省占比27%;5家企业获批河南省大数据产业发展试点示范项目,全市占比23%、全省占比11%。

着力推进科创金融融合 全力打造金融要素集聚新样板

打造“创投高地、资本市场高地”。设立科技金融广场。集聚涵盖各阶段创投机构135家,管理资金超过 855 亿元,累计助推企业股权、债权融资 37.1亿元。成立了河南省首家科技银行,引入深交所河南基地。与北京大学深圳研究院构建中原中小企业成长指数,84 个纬度综合评定企业发展潜力、成长性,入指企业5000 余家,通过指标量化,对企业发展潜力、成长性等方面进行综合评定,为金融机构提供投资参考和潜在标的,共支持科技企业股权、债权融资56亿元。实施企业梯度培育计划,累计形成18家主板上市公司、78家新三板企业、764家四板企业、100家上市后备企业等企业上市梯度培育体系。近3年助推4家企业主板上市。常态化举办项目路演展示,将《资本力量》“1+6”系列活动打造为全国资本市场路演高端品牌,集聚各地金融专家、投行等资本要素,通过每年固定1次年度峰会和6次常态化路演的模式,实现供需高效对接,累计助推科技企业融资 14亿元。发展多层次银行服务体系,鼓励“善新贷”“科创贷”“补贴贷”等纯信用金融产品创新。在政策性金融供给端,通过出台奖补政策构建“投、保、贷、补”联动企业融资服务链条,设立7支国有基金、1亿元风险补偿资金池、3亿规模的科技融资担保公司、1亿元天健商业保理等举措,打造政策高地,多维度支持企业发展。

积极探索政策先行先试 全面优化营商环境

构建了金梧桐“1+6+N”政策体系,2016年以来出台传感器十条等16项创新政策,瞪羚、独角兽梯度培育双十条全省推广,科技创新专业券在全国服务券政策中金额最大、受众最广,2020年在全省各开发区率先出台《支持中小微企业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共渡难关的若干措施》和《郑州高新区应急转贷周转资金管理办法》,经验做法得到省、市肯定。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一网通办”事项占比达到 95%以上,网上可办事项占比达到 90%以上。“企业开办一件事”零成本一日办结被列为全省典型经验。全国首创新型产业用地MO,允许在工业用地兼容商业,有效解决园区生活配套问题。探索实施“工业定制地”出让,推行带设计方案出让,探索“拿地即开工”。率先开展重点区域土地整体评估,为区域项目审批节省前期材料准备时间20天以上。建立“20+N企业创新积分”指标体系,创新政策兑付工具,入选科技部第二批国家高新区企业创新积分试点。财政科技投入力度逐年增加,为创新政策兑现提供保障。2021 年财政科技支出占财政收入的比例达到了 34.2%。近三年,累计通过科技创新(含落实自创区政策等)、瞪羚和独角兽认定、知识产权、金融业发展和资本市场企业、企业高成长奖励奖补企业资金近8.5亿元。

打造一流创新生态 建设创新高地

建设梧桐荟环高校创新街区,以创新创业为主线、以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为驱动、以高端人才创业和青年人才就业为重点,探索科技资源跨出校区、落地街区、服务园区的新机制新模式,实现科产城人深度融合。

推动双创孵化载体升级高质量发展,入选国务院批准建设的第三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融通创新方向);获批财政部、科技部、工信部首批中央财政资金 4600 万元,支持打造科技资源支撑型双创特色载体,形成“科技+资本+孵化”“科技+培训+孵化”“科技+活动+孵化”等特色孵化模式,推动双创载体专业化、市场化、国际化发展。

构建起“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的全链条创新孵化培育模式,孵化培育能力居全国前列。高新区现有双创载体82个,其中国家级孵化器10家,国家级大学科技园2家,国家级众创空间 13 家,国家级星创天地2家,在孵企业3700余家,全区孵化器数和众创空间数分别位列全国高新区第五位和第七位。

积极举办高能级创新创业活动。组建双创服务联盟,承办“郑创汇”年度决赛、科技成果直通车与“走进中科院”等系列产学研对接活动,持续为创业者链接国内外优质创新创业资源。

郑州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张红军表示,下一步,郑州高新区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迈出更大步伐”工作要求,以“当好国家队、提升国际化、引领现代化河南建设”为总目标,以“整体工作争先进成高原,重点工作创一流起高峰”为总要求,全面开展“工作有标杆、落实有标准、突破有标志”“三标”活动,深入推进“十大战略”行动,全力加快“两区四高地”建设,推动国家自创区建设提质增效。

【字号: 打印本稿 关闭
友情链接: 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   |   河南省人民政府   |   河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   郑州市人民政府   |   郑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郑州市信息化促进会 版权所有 承办:郑州市信息化促进会
地址:郑州市二七区中原路98号 电话:0371-67970699 Email:zzipa0371@163.com
豫ICP备12018572号